北京中检奢侈品鉴定机构地址(北京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
尝胆卧薪网
2025-04-05 16:43:50
在煤炭企业人士看来,该报告观点与煤炭运销协会的意见相差很大,要想煤电并轨,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不可能完全按照中电联的建议。
我们认为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煤价下跌以及子公司的业绩亏损。往前看,10月份以来喷吹煤价格已经有所上调,预计4季度业绩环比有望改善;明年资源整合煤矿开始投产后,子公司亏损的局面也有望逐步改变。
下行风险:在建矿投产进度低于预期。2)第三季度公司本部实现净利润6.24亿元,但合并报表的净利润仅为3.97亿元,意味着子公司亏损大约2.27亿元,我们估计可能是仍处于建设期的资源整合煤矿等所产生的费用。与预测不一致的方面潞安环能公布2012年前三季度业绩,实现营业收入148.8亿元,同比下降10.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40亿元,折合每股收益1.02元,同比下降18.6%;其中三季度每股收益0.22元,环比下降41.5%兼并重组后,煤炭企业将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最低生产规模为300万吨/年。该旗已确定保留7家煤炭企业为兼并重组主体,新增1家兼并重组主体。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配置,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鄂托克旗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再次大力度展开煤炭资源整合。有2家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已完成收购,1家煤炭企业重组转让和变更已上报,其余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因为煤电这条产业链条上依附的利益群体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多人观望的同时也怀揣着自己的小九九。
其次是全国性的煤炭配送,尤其是数字化配煤会被激活。同时,长期供需协议将规定电煤基础价和变动价,变动价将设置一系列条件,再报相关部门审批后实行,中长期电煤合同由供需双方按基准价加自动调整方式定价。何智勇说为了应对并轨后可能出现的不可预知的问题,电厂必须提前做好预案。何智勇就对《能源》杂志记者大倒苦水,我刚到区里开会,首钢说在亏损,很多建材、重工业都在减产,据说下滑40%,电量需求也就跟着下降了,今年我们厂电量比年初预测下降10%,去年发电量是33.6亿度,今年估计在33亿度左右,利润不太理想,完成公司给的指标很困难,幸亏现在煤价比较低。
一直以来,很大一部分差价都落到少数人的腰包里了。事实上,电厂对并轨方案的关注度一点不亚于煤炭企业,某电厂负责人就直言:不发表言论不代表我们没意见,最大的矛盾还在于电价能否理顺,不能总让电厂来消纳高煤价,以前合同煤价还是可控的,一旦放开完全市场化,电厂面对的风险将更高。
不言而喻,随着运煤专线的增加,势必会缓解煤运的紧张局面,由煤运通道引发的煤价大起大落将不复存在。当政府部门加紧修订的同时,煤炭运销协会也在加紧调研,探讨今年的煤炭订货会是否如期进行,更多企业的意见是希望煤炭订货会来定个调,并希望,电煤价格并轨整套方案在年底订货会前出台,以指导煤电双方2013年度的价格谈判。煤炭和电力企业虽然不说什么,其实谁都不想取消重点合同煤。铁路在一步步放开的同时,计划电的矛盾逐步成为焦点。
而且,还将不断完善整套改革方案,不仅仅只是产业链源头的煤价,铁路运输和电价也要有相应的联动配套措施。同时,在电价调控方面并没有放开管制的情况下,计划设置煤电联动最高电价涨幅那么,新版本中的长协价是否也会步订货会的后尘,造成大量的合同违约?而这也正是第三稿修改者们正在思考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这次并轨的主角煤炭企业。
同时,在电价调控方面并没有放开管制的情况下,计划设置煤电联动最高电价涨幅。如果说还是每年年初煤电双方协商定价,那跟以前的订货会类似,订货会通过几年的演变,现在也是每年年初定个调子,然后双方交易,近几年一直是签量不签价,而且违约的情况也不少见。
坊间一直流传的并轨方案是第一稿,其中提出,煤、电企业签订长期协议,期限为2-5年。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过与中国煤电市场类似的煤电之争。
何智勇说为了应对并轨后可能出现的不可预知的问题,电厂必须提前做好预案。范必认为,这种人为设定的发电量计划既不反映供求关系,也无科学依据。采访中,很多煤炭企业依然有所顾虑,会不会就如同双轨制时只管上涨不管下跌一样,只在煤价低的时候并轨,市场煤价高涨时反而取消并轨,依旧由国家调控成两种价格以期减少电厂的亏损?有同样担忧的,还有内蒙古伊泰集团副总经理翟德元,在全国煤炭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和政策取向研讨会上,翟德元就直接抛出狠话称不同意并轨,因为按他判断最终受益的将是电力企业,届时,电厂将有更大的选择空间。James OConnell介绍,印度和美国曾经试图采取长协议价的模式,但以失败告终。煤价并轨,正是时机。他判断接下来会推动三个方面的进展,一是会形成煤炭交易中心网络,全国性的煤炭交易中心主要起到定价和期货价值引导的作用,而各产煤大省的地方性煤炭交易中心才是主流,地方交易体系会发育迅猛。
[page]被触动的中间环节除了这些显性的矛盾,在这条被人为拉长的产业链上还有一些隐性的环节,这些环节的利益会不会被触动?合同煤并不是单纯的点对点供应,中间经过几次倒手,这其中有贸易商、运销人员、电厂采购人员等环节,每个煤炭企业周边都有一堆中间商围着,电厂周边自然也有另一堆中间商簇拥着。政府当初设定双轨价格,初衷是倾向于亏损一方,双轨制对大电厂是有利的,因为煤价高企的时候,重点合同煤价是低于市场煤的,现在煤价跌下来了,这个双轨制的天平就应该倾向于煤炭一方,即重点合同煤应该高于市场煤,为什么只上涨时管制调控,下降了就没人管了。
其实,最早提出要并轨的恰恰是煤炭企业,煤炭工业协会就曾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递交过关于煤价并轨的报告。再加上点车费、车板费等各种名目的收费,大大提高了运输的成本。
范必也提出,一年我们有多少火电厂,发多少电,这些火电厂烧什么煤,每年新增的火电有多少,导致的煤炭增量有多少,都很清楚,有数据可查,按理说,签长期协议价完全没问题,结果产业链中间凭空生出那么多中间环节,导致煤价大起大落,原本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是很容易达到的平衡点,被看得见的手搅和坏了。并轨当然是好事情。
电厂一旦压价,估计会使得煤企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中国很多地方的电煤物流成本达到电煤消费价格一半以上,下游企业不堪重负。合同煤一旦取消,必定触动他们的奶酪。其次是全国性的煤炭配送,尤其是数字化配煤会被激活。
范必介绍说,铁路运煤分计划内车皮和计划外车皮,计划内运煤可执行国家规定的运输价格,计划外运煤则要向中间环节付出相当高的代价。煤质在下降,价格却坚挺,我们就寻找别的煤替代它了。
据上述专家介绍,行规一般是由贸易公司代替电厂去签订合同,当然,贸易公司要想拿到煤也必须有所打点,比如出厂价是200元,就要给有关人员打点费160元,卖给电厂是520元,但是市场价可能是600元,一路做完加法后的合同煤还是要低于市场煤价,所以各方一致达成默契,谁也不去打破行规,这一部分中间价就被各种贸易商和能签字的人拿走了。第二步是实现煤电联营,比如,淮南矿业跟上电和浙电合作的模式,各50%的股份,建一个煤矿,在煤矿边上再建一个坑口电厂,管理上煤矿归煤矿企业管,电厂归发电企业管,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
丁松炎做煤炭运销多年,他所供职的郑煤集团90%左右都是电煤,对并轨方案的关注度自然比其他煤企更高一些。何智勇就对《能源》杂志记者大倒苦水,我刚到区里开会,首钢说在亏损,很多建材、重工业都在减产,据说下滑40%,电量需求也就跟着下降了,今年我们厂电量比年初预测下降10%,去年发电量是33.6亿度,今年估计在33亿度左右,利润不太理想,完成公司给的指标很困难,幸亏现在煤价比较低。
煤价并轨的后续影响还不仅仅如此,华彩咨询总裁白万纲认为,煤价并轨还将带动很多相关产业,围绕着煤炭物流和煤炭业务延伸的产业可能被激活,比如煤炭数字化交易。从上述第一稿的方案可以看出,长协定价有两个要点:一是合同时限拉长至2-5年,二是以基础价和变动价约束煤价。另一个问题又凸显出来,计划经济可以按照发电量计划来调度,市场经济可以按照购电合同来调度,但现在的情况是电力没有市场化,计划的发电量调度也没有了,那么电网要用什么依据来调度?范必给了一种方案,即节能发电调度。这其中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说车皮到了煤矿却没有煤装车,煤矿是要受罚的,反之煤炭堆积着等车皮却没人敢惩罚铁路。
煤炭和电力企业虽然不说什么,其实谁都不想取消重点合同煤。那么新问题就出现了:如何保证把煤炭运输出去?范必最近听到了这样一个消息铁路产生了改革的积极性。
铁路一直是改革诟病的对象。一位煤炭专家表示。
其中,基准价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确定,变动价则以季度差价或价格变化指数为准。李朝林认为,除了煤价并轨,还要继续采用煤电联动、煤电联营的模式来配合市场改革。